點擊數(shù):4發(fā)布時間:2025-01-16
南昌現(xiàn)代外國語學校素來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,積極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,多方開發(fā)勞動教育資源,讓學生動手實踐、出力流汗,接受鍛煉、磨煉意志,培養(yǎng)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。
觸摸非遺文化
為提高孩子們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認識和理解,南昌現(xiàn)代外國語學校小學部五年級3班舉辦了一場熱鬧非凡的“小小中國結 匠心大創(chuàng)造”活動,通過手工制作中國結,讓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,培養(yǎng)孩子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熱愛和尊重。
活動開始之前,班主任老師向大家細致科普了釋迦結知識。接下來就是制作環(huán)節(jié)了,經(jīng)過一個多小時的通力合作,一個個五顏六色的釋迦結誕生在小朋友的手中,孩子們心里都樂開了花。
“天大地大,我媽最大;我隨我媽,貌美如花!哇塞——”這是在勞動課堂上同學們完成了“唐代簪花送媽媽”制作活動后高呼的一句口號。唐代簪花制作也是非遺項目,學校經(jīng)常組織學生開展簪花制作活動。媽媽們帶著孩子親手制作的簪花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意:“今天的活動既加深了孩子們對非遺傳統(tǒng)習俗的認知,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!”
牽手手工制作
剪紙藝術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一種,南昌現(xiàn)代外國語學校常年堅持開展剪紙教學。孩子們把一張正方形大紙斜著放,然后向上對折,折成一個大大的三角形,再重復對折一遍,然后用剪刀展示自己的手藝。有的學生不畫線的“盲剪”,這邊剪一個圓弧,那邊剪幾個三角形,一把剪刀一張紙,千剪不斷,線線相連,層出不窮的造型在心靈手巧間細膩地刻畫顯現(xiàn)。既展示了孩子們的想象力、創(chuàng)造力,又讓他們體會了中國剪紙藝術的博大精深。
勞動一旦與手工制作緊密結合,就能夠煥發(fā)出傳統(tǒng)文化的燦爛光輝?!坝腥さ膫髀曂病敝谱骰顒?,在老師的指導下,學生把兩個紙杯用一根“線”連起來,奇跡就出現(xiàn)了,能夠傳送聲音?!巴廴婷盍耍 焙⒆觽兣d奮叫起來了。“我是勞動小能手”等制作活動,為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增添了快樂?!鞍盐业膌ove藏在花里”鮮花制作活動,愛護樹木標識牌活動,手工制作與勞動深入融合,與德育無縫對接。
舌尖上的勞動課
青團是一種以糯米制成的中國傳統(tǒng)美食,它的外觀呈圓形青綠色,口感軟糯香甜,具有濃厚文化內涵的食物,傳承著清明文化的記憶。
學校的老師細心地向孩子們傳授這一傳統(tǒng)技藝。跟隨著老師的講解演示,孩子們把餡料切塊、揉捏、包團,不一會兒,一個個青綠色的大圓青團就成型了。孩子們品嘗著自己親手做的青團,甜在嘴里,更甜在心里。
學校通過將勞動教育與中華傳統(tǒng)美食制作相結合,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,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。“我們一起包壽司”、手包餃子、小手剝毛豆……美食制作活動好戲連臺,成為學校勞動教育的一抹亮色。
投稿人:雷杰能
投稿單位:集團院校部